及时有效分离制备、保证血液质量是贯穿他们2024年的工作主线,热火朝天、有条不紊地忙碌,是他们的工作日常。操作各种设备发出 “滴滴”、“隆隆”、“嗡嗡”的声响,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独特的乐章。如果要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那便是专注、忙碌、慎独、温暖。
科室掠影
血液供应科成分制备(待检)室共有工作人员20人,承担着血液的加工制备及隔离放行工作,主要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病毒灭活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洗涤红细胞等10余种血液制品,他们24小时待命,随时为临床输血治疗制备急需血液,为挽救生命保驾护航。
专注,是这曲乐章的主题。在成分制备过程中,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始终保持着全神贯注。从血液接收入库、滤白、离心、分离、灭活,到隔离放行、包装入库,她们的目光紧紧盯住手中每袋在制备的血液,心思完全沉浸在复杂而精细的制备流程里,不容许有一丝一毫的分神。这种专注,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每一位等待输血救治的患者的无声承诺。
统一的操作流程,流水化的生产线,纷繁复杂的工序……待检工作人员每天用他们的“火眼金睛”,逐袋目视检查血液外观是否符合要求,扫描条码、核对信息、贴签、包装、批放行,每一步操作都严谨细致。对于他们来说,合格血液与不合格血液的分类处置,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工作,因为每一袋血液都承载着献血者的爱心与祝福,也关系着用血者的生命和健康。
忙碌,则是乐章中欢快昂扬的高音。早上八点刚过,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前,工作人员将储存在-18℃以下的原料血浆取出,一袋袋小心翼翼的放入4℃水浴中,冰冷的温度常常把他们的手冻的通红。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有着严格制备时间和温度要求,新浆需要6小时内制备完成且血浆中心温度要在一小时内降至-30℃以下。她们好像踩着风火轮,一路小跑,因为知道,每一分每一秒都关系到血液的质量,容不得半点闪失。
记得那是一个周末的晚上,妇幼保健院一名宝宝出生仅6小时就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病,生命危在旦夕。工作人员闻令而动,一直工作到深夜,陆续制备了4袋洗涤红细胞进行血液置换,溶血宝宝不久便转危为安。随着团体采血活动的日益增多,每天分离制备血液达500多袋,而每袋血液则需要十几道工序。他们忙碌的脚步,匆忙的身影,交织成一幅为生命拼搏的美好画面。
慎独,是乐章中浑厚而坚定的低音声部。在无人监督的时刻,工作人员们始终恪守职业操守,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每一步的操作。科室还定期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讨论分析,持续改进。针对接管渗漏数量增多这一问题,科室人员群策群力,“二次排气法”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增加血浆分离后排气功能,使管路无残留血浆,有效减少了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
2024年,科室进一步加强“人、机、料、法、环”管理,优化制备供应链质量控制,着力提升血液疗效,成分分离率达到100%。
温暖,是乐章中柔和且动人的行板。在这个满是紧张与压力的科室里,相互关怀从未曾缺席。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时,低温操作台寒意逼人,一位职工让妈妈做了棉马甲,悄悄地放在了科室里。犹记得那是五月的一天,当天值班的一位工作人员要参加一项紧急活动,正愁眉紧锁之际,另一位同事雪中送炭说:“你放心去,我明天轮休,可以替你值班。”同事之间的相互支持与鼓励,恰似一股暖流,在忙碌的工作中潺潺流淌。
这是一个高效协作的团队。一位患者遭遇车祸,严重创伤导致大出血,需立即解冻4UB型阴性冰冻红细胞,两位工作人员迅速行动,兵分两路,在彼此的默契配合下,经过五个周期完成了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制备工作,为患者赢得了宝贵时间。
今年以来,为缓解临床用血压力,同时给予献血者以更多选择,采集血液时增加了300毫升规格血袋。科室人员和工程师一道,反复添加、修改、试验相关程序,仅用了3天时间便完成了34台相关设备的调试工作,以及17项成分制备规则的添加,最终血液分离、制备、出库等各流程操作得以顺利实施。
血液制备操作并不难,但要长久地把工作干好,需要每个人都有着同样的质量追求以及过硬的业务本领。一串数字之下,是他们一年的奋斗轨迹。2024年,科室共滤除白细胞102872袋,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182969U、洗涤红细胞4672U、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82U、新鲜冰冻血浆62368U 、冷沉淀凝血因子24263U 、病毒灭活血浆154414U、贴签包装398755U。
2025年,成分制备科将继续奏响这曲生命的“四重奏”,为拯救更多的生命,传递更多的爱与希望,不懈努力,永不停歇。
拟稿人:井玉 审核人:李慧 发布人:朱小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