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9日,精心打造的徐州云龙湖西岸音乐厅,灯光璀璨,隆重喜庆。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学雷锋在行动——全国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这里举行,徐州“献血状元”王承志荣膺“中国助人为乐好人”的光荣称号。在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上届“中国好人”孔令喜走上台前,为他和其余9名获奖者颁奖。
“感谢政府,感谢大家,其实,我只是做了一名医生所做的平凡事,”徐州市医务人员献血第一人,无偿献血220次的王承志如是说。
2000年2月的一天,上天赐予了27岁的王承志一个儿子。欣喜之余的他,一直考虑用一个有意义的形式庆祝孩子的诞生。“我是一个医生,经常碰到因为失血过多而失去抢救时机的伤员,知道血液的重要性,更知道捐献点血液不会伤身体,对,去无偿献血”!在为自己的想法默默叫好的同时,王承志专程跑到徐州市区的采血车上献了第一次血。
填表,体检,采血,看见自己殷红的血液流进血袋中,王承志感到了心灵深处的激动和自豪,仿佛看到了他救治的病人,看到了生命的希望,这样的付出如此具有意义和价值,何乐不为呢?因此一发不可收。
2006年,他又响应血液中心的号召,改为成分献血。按国家有关规定,成分血每个月可以捐献一次,于是,在繁忙的医务工作和志愿者工作之余,徐州市中心血液中心常常可以见到他的身影,至今,他已无偿献血220次,累计献血44000毫升,相当于9个人的全身血量,在徐州贾汪区排名第一。2004年3月19日,贾汪区血液中心组织适龄青年进行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抽样,进入中华骨髓库江苏分库,王承志得知消息后,立即放弃夜班休息的时间,从单位驱车30余里赶往贾汪留了血样,光荣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2008年2月16日上午11点多,刚下夜班,准备利用周末辅导孩子的王承志手机急促响起,“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一位骨髓移植的患者急需B型血小板抢救生命,能否过来献血”?接到徐州市中心血液中心的求助电话后,承志眼前立刻浮动起白血病人苍白垂危的面孔,他二话没说,即刻从100多里的贾汪董庄驱车赶到了市中心血液中心捐献了两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又一个生命通过他的血液转危为安。
这样的奉献,他已记不清是多少次了,但从这简单的伸臂献血中,王承志感到了莫大的快乐,因为他不仅在医生本职工作的岗位上治病救人,而且以自己的热血诠释着白衣天使的天职。
2009年2月3日,是承志的三十六岁生日,他以来血液中心献血的方式使生日过的更有意义。徐州市中心血液中心副站长李慧在得知这件事情后,特地为他定制了生日蛋糕,并带领工作人员送去生日的祝福。在他的带动下,董庄医院院长和党支部书记也在当天和他一起共同参加了无偿献血,徐州电视台、徐州爱心广播电台、《彭城晚报》、《都市晨报》、徐州淮海网等媒体为此竞相进行了相关报道。
为了方便广大市民夏季献血,2009年7月份起,徐州市中心血液中心开展了“盛夏之夜纳凉献爱心活动月”活动。这时,已经身为徐州市红十字会心连心志愿者服务队秘书长、市中心血液中心无偿献血志愿者队副队长的王承志义不容辞,利用在徐州市中心医院进修的工作之余,和志愿者队队长孔令喜、张伟等组织无偿献血志愿者,每天下午五点半至九点半,和大家轮班在献血屋,帮助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招募献血者,他们一起向市民发放无偿献血知识等传单,进行无偿献血满意度调查,一起为献血者端茶倒水,嘘寒问暖贴心服务。献血屋每天晚上人流不断,活动常常持续到晚10点以后才能结束,回到自己的住处时已是夜里11点多了,但他从没叫一声苦,叫一声累,第二天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医院的岗位上。此举得到了徐州市中心血液中心毕星秀站长的高度评价,“无偿献血事业因志愿者而伟大,因志愿者而生动,因志愿者而精彩,他们是当今社会上最可爱的人!”
因无偿献血事迹突出,各种荣誉表彰也纷至沓来。2006年,王承志获徐州市无偿献血促进奖,接着,又荣获2005-2007年度江苏省无偿献血促进奖(徐州市仅有两人获此殊荣),同年获国家无偿献血金奖。
王承志,这位融徐州市贾汪区董庄医院红十字会秘书长、脑血流图室主任于一身的白衣战士,在繁忙的救死扶伤工作之余,热心于公益事业,不仅成为徐州市医务人员献血第一人,徐州贾汪区献血第一人,还多次评选为“徐州市文明市民”、“我身边的好人”、2009年度“徐州市文明市民”、“徐州好人”、“2011江苏省十佳志愿者”“2012年中国好人”,成为当之无愧的白衣公益明星。
“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块土地深深的眷恋”,著名诗人叶青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正是王承志爱心行为的一种写照。“无偿献血是一项充满大爱的事业,只要我的身体和时间允许,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让人间充满阳光!”
王承志在献血
2012.8.9孔令喜王承志在中国好人颁奖会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