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评上助人为乐“中国好人”,就因为一个动作——伸出自己的臂膀。
无论阴晴冷暖,也无论双休假日,他总会隔几天就出现在献血点里,或者伸臂无偿献血,或者为同样前来献血的人发放材料,讲解常识、端茶倒水、现身说法。就像他熟悉那里的采血椅子、各种器材、工作流程一样,这位并非血液中心的义工,早已和这里融为一家人。二十年来从未间歇。
他叫孔斌,中国农业银行江苏丰县支行的模范共产党员,也是这座城市市民学习的楷模。面对一次次记者采访,他总是露出拘谨地笑容:“一切缘于20年前的那次车祸。”
1992年11月24日,时任丰县农业银行张五楼营业所主任的孔斌,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随着巨大的撞击声,他倒在了血泊里。
救护车鸣叫着将他送进了医院,经检查,两根肋骨骨折。
那是一段触痛肉体和心灵的时光。躺在骨科病床上,孔斌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一些病友因骨外伤手术急需输血救治,却被告知血液匮乏后那苍白的面孔,也不断听到,没有血液保证,医生无法手术那屡屡传来的呻吟。他们是否会由此耽误最佳救治时间而残废,甚至死去?这些想法占据了孔斌的大脑,使他辗转翻身夜不能寐。
救命的血液来了!几袋鲜红的液体,一滴滴,无声流进了隔壁病床小伙子的血管里。这是一名将闯红灯过马路的小孩从汽车轮子下面救出,自己却轧断了双腿的警察。为了别人,牺牲自我,那一刻,一向坚强的孔斌泪流满面,比起这位差点儿献出生命的小伙子,我能做点儿什么?身体恢复后,捐献血液,总归可以吧?
听说老公的想法,媳妇头摇得拨浪鼓一样。“你要不放心,咱们抽空去县医院血库瞧瞧是咋回事,好吗?”孔斌的言语里满含着坚定。
洁净的工作环境,一次性采血器材,科学的献血流程……实地考察的现场,爱人的嘴角向上翘了起来。这是下达了放行指令哎,嘿嘿,两双眼睛会意地眯起来。
那一天,孔斌第一次伸出了献血的臂膀。当夜,他睡得很香很香。
救人一命,如此简单,何不坚持下去?从此,孔斌开始了自己的使命。
2007年起,他又率先参加了机采成分献血。这种方式,丰县本地不能做,必须到市血液中心去采集。凌晨5点钟起床,6时许坐在从丰县开往徐州市内的长途汽车上,上午9点到达采血点,11点后捐献完成分血液,再吃点快餐往返150多公里赶回丰县,这样一整天的时间,就是孔斌休息日里的安排,多年来,他已记不清有N次这样的往返了。
2013年,他已累计献血335次 ,总量8.3万毫升(含成分献血折合),被誉为“中国银行界献血第一人。”
一名安徽淮北市“地中海贫血症”的8岁儿童,由于自身不能造血,维持生命的唯一办法只能常输浓缩红细胞。因为采血时间长达一个半小时以上,两臂插针动弹不得,不仅很累,也不能喝水,甚至不能小便,所以许多人望而却步。听说这个信息,孩子苍白的小脸频频闪现在脑海里,再一了解,小家伙和他同种血型!“我愿意固定捐献浓缩红细胞,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救救这个孩子!”
从此,每隔一段时间,孔斌就专程赶赴徐州捐献浓缩红细胞,滴滴血液,输进了幼小的身躯,延续着希望和未来。
“孩子,我负责献血,你负责活着,生命的意义这样放大,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