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日晚,胡乐福、马涛 、孙进 、王湘琴、 宗红 、郭红梅、杨加法等7名共产党员,在结束了白天的工作后,专程赶到徐州市血液中心,以相约献血的方式,度过了一个平凡而幸福的志愿者日。
相约
每年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向来是志愿者们爱心相约做义工的首选。也有不少人选择了无偿献血。
“毕站长您好,我们几名老同学相约在一起,下班后来捐献血液可否?”
接到党校同学的电话,市血液中心毕星秀站长高兴地回复道,“热烈欢迎啊!”
近年来,身为血液中心的领头羊,毕站长除了自身不断带头献血,还利用各种场合宣传这项利人利己的公益好事,无论亲朋,抑或好友,这些年通过她的引领,一次次伸出臂膀,传出了许多捐献热血的佳话。
现场
夜幕降临,阵阵冷风加重了冬季的寒意,但血液中心二楼的采血大厅里却灯火通明,温暖如春。“刚刚随着毕站长参观了血液中心的工作流程,严谨、高效、洁净、温馨,让我们增长了知识,作为马上到来的“国际志愿者日”奉献生命的礼物,义不容辞,”贾汪区副区长胡乐福边说,边脱掉自己的外衣,露出壮实的手臂。尽管工作非常忙碌,但为了当天的献血,他一下班,就从马不停蹄地驱车一个小时,从贾汪赶来了。
在献血服务科孙玉侠主任带领下,几名护士熟练地为他们进行完血压、血色素、血型、肝功能等体检。“您血液一切指数指标良好,可以献血。”
坐在舒适的采血椅上,看着鲜红的血液汩汩流淌到封闭的血袋里,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开心的微笑。“能相约参加今天的活动,自豪;为救治生命做出一点努力,高兴!”温暖的气氛里,粮食局工会主席宗红说。
“我们今天一是参观学习,二是立即行动,不虚此行啊。无偿献血,不仅能增进自身骨髓造血功能,减少冠心病、癌症的发病率等益处,而且,对用血者也是一种援助,一种保障。如此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好事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有责任加入到这项公益事业中来,也有责任从此带头做一名献血的宣传大使。”云龙区纪委书记马涛一边献血,一边告知着身边的其他几名同学。
郭红梅,云龙区法院执行局支部书记,紧张的工作结束后,她急匆匆地赶来,直奔血液中心采血大厅,“呵呵,我来压后阵。”“我们陪着你”工程学院孙进处长左手按着针眼轻松地说“我这已经是第二次来血站献血了,不用担心,只会加快血液的新陈代谢,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此时,时针已经指向了晚上7点。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有一种场面每次都让我们感动。
那就是在血液中心采血点上,献血者伸出臂膀,微笑着捐献自己血液的场景。无论他们是风尘仆仆的工农,高校读书的学生,还是四处打拼的商人,事业有成的官员。无论这双手件是粗壮的汉子,还是柔软的女子,在紧握手臂,献血汩汩流淌的瞬间,一个平凡而神圣的仪式就完成了。
鲜红崭新的《献血证》,记载着一种荣耀,一片美好记忆。不仅是健康的证明,也是爱心的记录,神圣而光荣。
时值世界志愿者日之际,在古城徐州,有这样几名身居领导岗位的共产党员,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将一份热血,以及发自内心的笑容,留在了徐州市血液中心,温婉明媚!
后续
12月5日一大早,血液中心毕星秀站长的手机就嘀铃铃响起来,老同学打电话告诉她,“昨晚回家后,向家人炫了一把,家人都非常支持,特别羡慕。”
其他同学纷纷在第二天的献血回访中表示,每年至少捐献两次血液,今后的目标,就是做一名名符其实的无偿献血志愿者!
链接-----国际志愿者日
1985年12月5日,第40届联合国代表大会通过40/212号决议,从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定为国际志愿者日(IVD),亦称“国际义工日”。
志愿者(即“义工”),是指利用业余时间,不为任何报酬参与社会服务的人。其目的是敦促各国政府,通过庆祝活动唤起更多的人,以志愿者的身份从事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国际志愿者日作为国际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标志,已经深入人心。如今,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在这一时段,集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全世界志愿者数量已经达到3至5亿人,工作时间每年累计超过150亿小时。
志愿者通过服务,来增强自己对他人的关爱之心和领导能力、管理能力以及沟通技巧,促进互信和谐,让整个社会更有凝聚力。
李继玲/刘锐 文稿/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