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爱
------徐州矿务集团张四新先生的献血故事
认识张四新先生(以下简称张师傅),是在今年(2014年)的7月上旬,他顶着火热的太阳,来到徐州市二院对面的献血屋来献血。
作为一名采血护士,为了让他放松心情,我决定转移他的注意力,所以在采血前给他发放了需要注意的温馨提示。对献血颇有经验的他,看出了我的小心思,笑着说道:“呵呵,谢谢你。我这不是第一次献血,不用看,都能背出来了。”交流中,张先生告诉我们,他是一位老矿工,就职于徐州矿务集团。
感觉到他身上一定有故事,于是在采血时,我把血液中心正在举办的2014“国华杯”——“寻找最美献血者”摄影大赛这件事情告诉他,并表达了想采访他的意愿。出乎意料的是,已经有多年献血经历的他摇了摇头,谦虚地说,自己做得还很不够。
经过不断沟通,张师傅被我的一句话打动了,“你的故事让人感动和敬佩,被更多的人知道,就会起到鼓励其他人来献血的作用。”
随着交流的深入,我得知张师傅还是一名业余作家,已经累计发表作品200多篇,获奖30多次,并且在2011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张师傅谈起文学的表情,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他。这是从矿工到作家的巨大跨度,也是一个普通人的精彩跳跃。
谈到献血的缘由,张师傅提到了2008年那场牵动全国人民心弦的汶川地震:“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 但当我在媒体上看到那么多受伤的民众时,眼泪立即就掉下来了。虽然没办法到现场救灾,可想到献血可以帮助伤员,于是赶紧来到爱心献血屋。从此一发不可收,每年献血两次。”
讲到这儿,张师傅提起了一件他始终无法忘怀的往事。曾经,他的一位工友在井下被挤伤了腿,抬到矿上医院时,因为没有备血,最终因失血过多而失去生命。“这是我心里永远的痛。”张师傅说。
如果说汶川地震让张四新先生燃起了奉献的火苗,那么,他个人经历的事情,最终使他内心的小火苗发展成爱心的热火。矿工属于高危职业人群,每天要面临的是水、火、瓦斯、顶板、煤尘这五大自然灾害的威胁。“苦、脏、累、险”的工作,让张师傅充满压力,但他依然坚持常年献血。
当整整三本的献血证摆在我面前的时,那份浓浓的温暖和震撼包围着我,久久不愿离去。每一本记录满满的献血证,用最直接的方式昭示众人,张师傅每次选择的,都是最高的400ml献血量。这些红色的见证,让奉献充满了沉默的,爱的力量。
张师傅业务能力很强,作为徐矿集团首席助理工程师的他,现在还负责新疆塔城分部工作。这次回来探亲,仅有的几天假期,他也一定要抽出时间过来献血。
采访过程中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插曲,张师傅向我介绍了他的朋友张传宾。张传宾先生也是一位矿工,坚持献血20多年的他,获得过国家献血金奖。遗憾的是,我在事后的联系时得知,张传宾先生退休后在安徽打工,故采访未能如愿进行。
最后,热情善良的张师傅说,下次春节回来还要在爱心献血屋献血,希望到时侯再见。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句传唱已久的歌,至今仍能一语中的,也是张师傅等众多献血者的最好写照。爱,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而心中有爱的人,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
有爱不觉天涯远,愿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