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颢的名字,在献血登记表上出现了一次又一次。回忆起初次献血,金颢说:“那是2006年单位组织的一次集体活动,当时不过是为了‘完成任务’的责任感。”然而,当第一次经历卷起衣袖、伸出手臂、看着针管刺入皮肤,心中那份沉甸甸的生命之火就已悄然点亮。那经由自己血管传递出去的希望,自此悄然在他的心中扎根生长。也是从这次献血开始,那份带着体温的红色暖流,无声无息,默默奔涌了十八年。
时间在日历上不动声色地翻页,金颢臂弯处的针孔不断的增加:28次,11200毫升——这至少相当于两个成年人的全身总血量,流向了陌生人的血管。当献血屋窗外那棵梧桐树叶在四季里绿了又黄,黄了又落,金颢的每一次赴约却依然安稳如山。有一年深冬,寒风凛冽,他在动身去外地开会的前一天,来到献血屋,卷起袖管时臂膀上还带着室外的凉气。
“今天这么冷,您一定要在献血后注意保暖和休息……”采血护士叮嘱他。“不来,我心里总像落下什么要紧事似的。献血和工作一样,都是服务群众。”金颢轻抚着手臂上微小的印记。作为公职人员三十余载,他清楚记得群众每一张带着焦虑或期盼的面孔;献血十八年,他更懂得生命如何在暗处悄然接力。这一万余毫升热血,就是他存进“生命银行”最厚重的积蓄—— 一份不需要收据的深情存单。
这殷红的血液一旦从他的身体里启程,便拥有了披荆斩棘的神奇力量。也许曾注入一位年轻母亲的体内,支撑她熬过凶险难产后的贫血深渊;也许曾注入白血病少年单薄的身体里,陪伴他走过最难熬的化疗时光——生命之间伟大的接力每天都在无声地发生着、传递着,他献出的每一份血,都曾化作无数个故事里沉甸甸的续章。在那些被拯救的人们眼中,他不过是个未曾谋面,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然而通过热血所附着的温暖,却重塑了无数病患摇摇欲坠的人生。
像往常一样,他依然每日按时上下班,处理公文、调研走访、倾听民声,过着属于自己的每一天。对他而言,献血早已成了一种最朴素的日常。生命最美好的意义,往往就在这无声的付出中,获得了最壮丽的证明。致敬,平凡而伟大的献血者!
拟稿人:李楚 审核人:李慧 发布人:朱小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