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 血 深 情 献 爱 心
——记张双楼矿校教师朱文晶
朱文晶是徐州矿务集团公司张双楼矿校的一名普通教师。从教十四年来,她所带的班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生在矿校和集闭公司组织的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奖,多次被集团公司评为“文明班级”。朱文晶于1995年、2000年被集团公司评为“优秀教师”,2002年、2003年被集团公司评为“优秀班主任”,2000年、2001年被评为“矿六好职工”,2000年被评为矿 “巾帼建功先进个人”,2003年被评为矿“十佳教师”,多次被矿团委评为“十佳辅导员”,2004年被矿工会评为十佳女杰”。
朱文晶在辛勤耕耘煤炭普教园地的同时,还热心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十几年来,一直默默坚持无偿献血,将一片爱心奉献给素不相识的患者。至今,朱老师献血已达40次,鲜血总量为8000cc,相当于自身血液量的两倍。
我国每年有400万名患人体造血系统及免疫系统的严重疾病患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放射病等患者,他们继续生存的希望就是等待骨髓移植。骨髓移植需要的是人体内的红骨髓—造血干细胞,作用是重建免疫和造血系统。一个成年人的骨髓重量约3公斤,一名供髓者提供50毫升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就能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目前,我国造血干细胞库存资料只有几万例。2002年10月,朱文晶从电视上得知,为挽救白血病人的生命,“中华骨髓江苏资料分库”在徐州进行志愿者血样采集。朱文晶和姐姐及哥嫂带着孩子来到了徐州中心血站,参加骨髓捐献的血样采集,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也让孩子从小受到奉献爱心的教育。2002年底,朱文晶又从徐州市红十字会得到消息:他们一家四人的血样经检验合格,已输入中国造血干细胞库存资料信息库。那一晚,朱老师兴奋不已,期待有一天,她捐献的造血干胞能挽救一个即将凋谢的生命,心中充满了自豪。
机采成份血是指健康公民通过血液分离机捐献血液中一种成 份的无偿献血的行为,目前国内以捐献机采血小板为普遍。实践证明,血小板可以有效的治疗大出血的病人,可以使因止血困难而濒临死亡的病人起死回生,使临床医生拥有了更多的方法和更有效的医疗手段。采集时,献血者平躺在献血床上,血小板从手臂静脉中采集,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其余血液回输体内。献血小板比献血的时间长,整个过程约需2个小时。因此,捐献成份血特别是捐献血小板,一项高尚、文明、勇敢之举。
了解到徐州市献血工作在捐献成分血方面存在较大缺口,朱文晶又报名捐献成分血,即机采血小板。平时教学工作不能耽误,她就利用休息日到徐州中心血站来献血。2002年12月的一天,徐州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将电话打到远在沛县张双楼矿朱文晶的家里;徐州二院的一个病人,出血不止,生命垂危,急需同型血小板拯救。朱老师急忙向校领导请假,校领导者这时知道朱老师多年来一直在默默的无偿献血.朱文晶将7岁的儿子托付给同事照顾,坐了2个多小时的车准点赶到徐州中心血站,病人的生命由于得到了血液的及时输注得救了。“朱老师不顾来回往返300里路程的疲劳,第二天又准时到校上课。
有一颗爱心,是人民教师的美德。朱文晶把自己的一颗爱心奉献给教育事业,奉献给社会。她认为:一个人的爱是有限的,但汇聚在一起就能让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美。
血源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