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是特殊的宝贵资源,在目前科学技术尚不能人工合成和大规模体外培养血液的情况下,献血是为临床医疗机构提供血液及其成分的唯一来源,输血也就成了医院对患者进行医疗救治的基本保障。每年通过输血拯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提高了人类的预期寿命、改善了面临死亡威胁患者们的生活质量,并对复杂的医疗和外科手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因此输血的安全尤为重要。
医学发展到今天,无菌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输血医学,从血液采集到血液成分分离制备,均使用一次性无菌血液采集袋和分离袋。医学检测技术也不断发展,病原体检测水平明显提高,这些措施已经使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性大大降低。尽管血液经过严格程序的筛查、检测等处理,但由于检测项目和检测技术水平的限制,依然存在发生输血传播疾病及其他输血不良反应的可能,输血安全仍是目前输血事业面临的最重大挑战。基于这一事实,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
所谓自身输血是指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并予以保存,或当其处于出血状态时收集其所出血液并作相应处理,在患者需要时将其本人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实施自我回输的一种输血治疗方法。用自己的血液或者血液成分回输给自己,不仅可以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减少同种异体输血,还可以避免输血传播疾病和同种异体免疫性输血反应,因此是一种最经济、合理、科学、有效的输血方式。
自身输血主要有三种方式:
1、贮存式自身输血:在手术前数周乃至数月前采集自身血液(全血或血液成分)保存在合适环境下,以备手术时使用。
2、稀释式自身输血:在麻醉成功后手术开始前,给患者输注一定量晶体以及胶体溶液,使患者身体的血液稀释,而维持患者正常的血容量,同时采集患者一定量的血液,这样手术中流失的是稀释血液而已,当患者失血后再回输先前采集的血液。
3、回收式自身输血:患者手术过程中将手术中流出的血液经过专业设备回收、抗凝、过滤、洗涤、浓缩等处理后再回输给患者本人。
自身输血的优点:
1、安全,避免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防止异体输血导致的免疫性输血反应。
2、反复的自身采血,可刺激骨髓造血功能。
3、预防免疫抑制,减少肿瘤复发,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4、节省血液,缓解血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5、解决某些宗教人员、稀有血型、交叉配血试验不合患者的用血问题。
6、减少患者医疗经费开支。
自体采血时的不良反应:
1、血管迷走神经反应:面色苍白、出汗、恶心、呼吸急促。
2、低血容量反应:头晕、心悸、血压降低。
3、低钙反应:口唇发麻。
这些不良反应均是一过性、可预防的。近年来,随着自身输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输血已成为心血管外科、神经外科、骨科、整形外科、普外科、妇产科等择期和急诊手术中的一种常规和标准输血方法,所以对于自身输血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问题不必过于担心。
自身输血虽然有诸多好处,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自身输血的,有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贮存式自身输血为例:
适应症(贮存式)
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
能预测术中出血量,又必须输血的患者
稀有血型,如RH阴性者
既往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
已产生同种免疫性抗体者
因宗教信仰不接受同种异体输血的患者
禁忌症(贮存式)
有细菌感染或正在使用抗生素者
有严重心脏疾病,不能耐受失血,如:严重主动脉狭窄、室性心律不齐、新近的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严重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等。
有严重献血反应史
有活动性癫痫病史
自身血液贮存期间易发生溶血的患者,如:遗传性红细胞膜异常、红细胞酶缺乏、血红蛋白异常
贫血、血压偏低或血压不稳定者
凝血、肝、肾功能不良者
服用抑制代偿性心血管反应的药物者
自体输血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1、采血前晚清淡饮食,充足睡眠,24小时内不饮酒。
2、采血当天由医生再次了解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并告知采血流程、采血风险、注意事项,阅读并签署自体输血的知情同意书。
3、采血后患者需稍事休息,不得急起,以防一过性脑缺血发生。用三个指按压针眼5-10分钟,禁止搓揉,献血当天避免洗澡,以防针眼部位感染。献血后可适当增加饮水量,切忌暴饮暴食,不要饮酒。
薛颖 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