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献血后手臂上淤青了好几天?”、“淤青是不是护士技术不好造成的?”、“献血后手臂淤青是身体出问题了么?”
好多献血者献完血后,绑上绷带后手肘一屈就穿衣走人。途中,再不时伸直手肘看看血止住了没,没有再重新夹紧,看上个几回合,最后“自我感觉”应该是止血了,就不再当回事。随后发现采血点附近竟然紫了,或者还伴有酸痛感,此时可能一心以为采血护士技术不精湛,其实不然,好多按压手法和过硬的采血技术一样重要。
出现淤青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采血后按压不当所致。按压的位置及方法对止血非常重要,有一定的讲究。有经验的采血人员会建议在皮肤针眼上方约0.5cm处按压,且尽量与血管方向一致,这样可以压迫血管上的针眼,同时将已经流出血管积在皮肤下的血液尽可能排到皮肤以外,也就尽可能减少淤青出现的可能性。
分析你对针眼的误区
你是不是认为献血后只有一个针眼呢?实际上,采血针穿刺时有两个针眼,一个是皮肤针眼,一个是血管针眼,而这两个眼,往往因为操作者的手法、进针时的角度、皮肤的脂肪的厚薄、血管距离皮肤的深浅程度这些方面的不同,使得不是所有的采血针可以同时进入皮肤和血管,有时是进入皮肤后在血管上方平行移动一段小距离才进入血管,也就是所谓的血管针眼。你习以为常的按压方式只按压了皮肤针眼,而忽略了血管针眼。另外,屈起手臂不能有效止血且容易形成皮下淤血。
为什么不能屈起手臂呢?
降低采血后按压时血管内压力,可以有效减少血液从血管针眼渗漏导致的皮下淤血(也就是你们看到的手部淤青) ,所以,当你屈起肘部时,阻碍了肘部静脉回流,从而增加了肘部静脉的血管内压力,故血液极易从血管针眼渗出,形成皮下淤血,也就是你看到的采血部位淤青。
简单地来说,就是当橡皮水管破了一个小小的洞,如果你把破洞的前后屈起形成一个夹角,即便你堵住了小洞,水也会由于前后挤压的力从小洞泄出来,而当你把橡皮水管平放,堵住出水点,它就还是朝原来方向继续流动,不易从出水点泄出。
常见错误按压手法
1.用中指紧紧压住针眼
由于采血时,针头不仅刺破皮肤表面,而且要扎入静脉血管,才能采出血来,所以皮肤表面的针眼并不一定与血管壁上的针眼在一个点上,按压时仅仅用一根手指压住皮肤表面的出血点,并未能有效按压住血管上的出血点,因此才会出现渗血、淤血等情况。
2.止血边按边揉
献完血后由于血小板还没有凝固,血管针眼处仍在继续出血,按压时千万不能揉,轻揉出血处不仅不能止血,相反会加速出血,效果自然适得其反。正确的方法是只能压不要揉。
3.按压时间过短
正常献完血后止血一般要5~10分钟,仅按压2、3分多钟看不流血就自认为没事了,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因为针眼的渗血十分缓慢,肉眼不易观察到。
4.袖子勒得过紧
上臂衣服太紧,导致血液回流不畅,会引起渗血。正确的做法是献血后一方面进行按压止血,同时拉下上臂衣袖,避免上臂被衣服“绑”得太紧,影响血液正常回流。特别需要提醒的是,献血者穿着最好宽松些,这样便于采血和止血。献血后按照护士的指示科学处理,一般情况下都会很快止血的。
正确的按压方式
献血要穿袖子宽松的衣服。献血完毕后,在针尖抽离你皮肤的瞬间,马上用三根手指顺着静脉走向轻压针眼上的无菌敷料5~10分钟,禁止揉搓。这样,就同时按压了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同时要注意的是,在按压的时候,你的肘部应该是伸直的!这样就能确保止血效果啦!(如下图所示)
王梦京 文稿